
新聞動態
NEWS
聚焦美麗中國建設 兩會首場“委員通道”生態環保受關注
發布時間:
2025-03-08 21:35
來源:
生態中國
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委員、首創環保集團智慧環保事業部總經理黃綿松接受了記者采訪。
黃綿松介紹,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周圍的環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生態環保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牢牢深入人心。截至去年底,我國生態環保產業的從業人員已經超過了340萬人,營業收入也超過了2萬億元,相比十多年前增長了近四倍,已經成為綠色生產力的重要載體。
黃綿松表示,隨著生態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效果異常顯著,生態環保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現在的重要生產力,也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實現了環保產業旺、百姓呼吸暢、腰包鼓、心里亮。
全國政協高度重視生態保護
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一層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回答了記者提問,其中,多項內容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發布會上舉手提問。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這些年,天更藍,水更凈,空氣更清新,身邊的環境越來越好,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當記者問到,過去一年,全國政協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開展了哪些工作時,劉結一表示,全國政協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本屆政協首次設置環境資源界別,匯集來自生態、環保、能源等多領域委員、科研專家、企業家等。委員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的殷殷囑托,就美麗中國建設領域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生態環保問題,深入協商議政,開展民主監督,取得積極成效。
聚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這一治本之策,大力推動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化企業行業轉型共識,助推產業綠色升級。圍繞新能源產業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持續跟蹤研究,提出推動行業規范發展的建議。
針對農村污水治理難題,全國政協注重“房前屋后”,緊盯“田邊道旁”,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持續助力打好藍天保衛戰,廣泛走訪,精準建言,推進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長期深入研究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以及黃河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三江源生物多樣性、草原生態保護修復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同時,通過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讀書進社區、合作舉辦專題論壇等多種形式,全國政協廣泛宣傳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方針,凝聚社會共識,聚力共繪從鄉村到城市、從高山到海洋的生態保護藍圖。
“過去一年,全國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2%,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90.4%,森林覆蓋率超過25%,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增綠最多的國家。”劉結一表示,在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進程中,全國政協將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眾多代表為生態環保發聲
作為一名長期扎根生態環境保護一線的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張玉珍深刻體會到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張玉珍代表就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提出了加強鄉村空間布局優化和管控,加強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生活垃圾治理等5個方面的建議。
張玉珍代表表示,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當前農村的生態環境仍然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個短板。因此,她希望通過提出相關建議推動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助力鄉村振興和美麗中國建設。
“相關部門就我提出的建議與我進行了溝通,還介紹了全國范圍內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情況。”張玉珍代表說。
今年1月14日,生態環境部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美麗鄉村建設目標,提出四大重點任務、18項重要舉措。張玉珍代表表示,這份文件的參考價值很高,體現了相關部門在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的頂層設計和具體規劃。在這一過程中,張玉珍代表感受到自己的建議得到了重視,并為政策制定提供了參考意見。
今年的全國兩會,張玉珍代表將重點關注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就進一步加強農村地下水監測網絡體系建設提出建議,希望能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把一滴墨水滴到一盆水里,再想收回來成本和代價是很大的,所以源頭治理是很重要的。”
說這話的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李海生,過去兩年,他的履職工作主要是圍繞如何把環境環保的需求納入到其他的法律里面去,增加法律條文的“含綠量”,從源頭減少污染的產生和對生態的破壞。
2025年全國兩會前夕,李海生接受了澎湃新聞專訪,就如何做好履職工作和生態環境領域的科技創新提出他的看法。他指出,生態環境領域科技“不給力”、“馬后炮”、“兩張皮”等問題亟待破解,深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體制改革,要加強央地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
不久前,李海生卸任中國環科院院長一職,作為中國環科院首席科學家,他說下一步計劃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帶著大家一塊再做一些努力,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再做一點貢獻。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李良彬建議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協調聯動機制,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成效評估作為優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重要依據。
李良彬提到,各地在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面開展了有益探索與嘗試,但目前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在落地實施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配套立法不夠健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設計多以宏觀引導要求為主,大多為效力層級較低的規范性文件,缺少國家層面專門性的立法,地方立法的強制力較低。現有的構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體系的法律文件,適用范圍有限。
此外,技術標準不夠完善,還未出臺技術指南、總綱、標準,圍繞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應用、監管和考核等配套制度仍相對不足,管控單元劃定、準入清單編制和信息平臺建設等技術規范要求還不明確。
“一件好提案,不僅是推動工作的加速引擎,更是增進民生福祉的有力杠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所長曹榮說,“提案必須精心打磨、精益求精,這樣才能真實反映情況,貼合發展需求,并最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及民眾的發展成果。”
福建是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作為十四屆全國政協首次設立的“環境資源界”委員,曹榮結合本職工作,深入調研,積極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我專注于二氧化碳的研究,我的科研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非常契合。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有責任為‘綠’發聲,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自2023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曹榮已提交了“推動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項目建設以促進碳市場穩健前行”“加大對福建油茶產業的扶持力度”等5個提案,這些提案均獲得正式立案并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強調,廣大環境資源界委員要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上作出新貢獻。
“這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也為我們后續的履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曹榮表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曹榮認為,福建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創新實踐地,必須久久為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優勢和驕傲。
近年來,福建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生態省宏偉藍圖接續奮斗,扎實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如今,福建的生態文明指數居全國第一,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福建是集體林改的策源地和排頭兵,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權改革都走在全國前列,全國首張林業‘碳票’就是在福建誕生,今年我將提交‘關于加大福建林業碳匯發展的提案’。”談及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曹榮滿懷期待,“希望能進一步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綠水青山持續發揮多重效益。”
相關新聞
建設美麗園區,向世界講好中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故事,目前正在兩會期間,生態環境保護再次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我們向生態環境部特邀觀察員發起邀約,讓他們談談一年來“美麗中國”建設的觀察感言。。。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生態環境部《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重點、支持政策和組織實施。《實施意見》是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和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指導鼓勵地方先行先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踐的行動指南,對于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推動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示范帶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成效具有重要意義。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名譽院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進行了意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