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動態
NEWS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發布時間:
2024-09-01 21:47
來源:
人民日報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 孫金龍
新時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現系統性重塑。
堅持全方位布局、系統化構建、多層次推進,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載入黨章和憲法,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及30余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及幾十項具體改革方案,逐步建立起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空間規劃體系、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環境治理體系、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體系、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基礎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和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得到全面壓緊壓實。牢牢牽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建立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河湖長制、林長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要求,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責任體系更加嚴密健全,全黨全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不斷增強。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成為夯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的重大制度創新和改革舉措。
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整合優化機構職能,組建自然資源部,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組建生態環境部,整合分散在各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與行政執法職責。實施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改革,優化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能配置,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獨立性、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不斷加強。
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改革持續深化。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以抓污染物總量減排為主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轉變,完成國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設立首批國家公園。建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改革。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節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征環境保護稅,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推行排污權交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深刻認識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新時代新征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對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生態根基具有重大意義。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與發達國家基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后轉入強化碳排放控制階段不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面臨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和碳達峰碳中和兩大戰略任務,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任務依然艱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著力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構建與美麗中國建設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任重道遠,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內生動力不足,產業結構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顯,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狀況仍將持續。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更大的改革決心和更實的改革舉措,堅決破除影響高水平保護、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以高水平保護培育綠色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以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必須更加重視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執行力和剛性約束,進一步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著力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轉,讓美麗中國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以引領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環境治理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政治化趨勢明顯增強,我國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面臨新任務新挑戰。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增強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生態環境戰略、國際和外交戰略協同性,堅決維護我國發展利益,持續提升我國在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引領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全面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目標任務舉措
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
生態文明建設是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扎實開展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制定實施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規定,夯實美麗中國建設政治責任。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規劃許可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資產保值增值等責任考核監督制度,引導、規范和約束各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行為。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提升國家生態安全風險研判評估、監測預警、應急應對和處置能力。編纂生態環境法典,統籌推進生態環境、資源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法律法規制定修訂,強化美麗中國建設法治保障。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高品質生態環境是美麗中國的重要標志,必須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加快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創新試點示范。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推動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要素、全聯動、全周期管理。建立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體系,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深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建設,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構建環境信用監管體系,強化企業生態環境主體責任落實。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優化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完善綠色稅制,激發綠色低碳發展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健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碳市場交易制度、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制度。
相關新聞
闊步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人民日報)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提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改革發力,“制”促“治”。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我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從長江之畔到青藏高原,從天山腳下到東海之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生態考察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傳遍神州大地。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行走在山水草木之間,探尋生態治理之道。
生態環境部審議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工程選址安全分析報告和環境影響報告書(選址階段)、4項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
新時代以來,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祖國更美了。這些成就的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億萬人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懈奮斗。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轉型之路上,諸多大事件如同一個個里程碑,銘刻著這段波瀾壯闊的征程。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些大事件,觸摸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脈動。